专注区块链信息及金融服务
首页 / 研究

深度 | Web3.0技术与生态发展研究报告


刘毅——“Web3.0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资产、身份和数据”


Web3.0与Web2.0如何衔接,或是从哪里落地,是特别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对于Web3.0的创业者。Web2.0是平台经济时代,首先我们应承认Web2.0极为成功,它的本质是解决买家卖家之间的信任问题。但Web2.0有两个局限性,第一个是只能解决可互换产品或工业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大量不可互换性产品和服务领域并没有被Web2.0平台很好的解决,包括金融、房产租售、医疗、教育、婚恋、短工等,这些领域是Web3.0有可能率先去解决的。第二个是公平问题,也就是平台的寻租问题,一旦平台变成了垄断性中介,就可以向买卖双方压榨利润。

Web3.0协议栈的各部分都是以去中心化、点对点的加密协议为特征,是一个无信任交易或协作基础设施,以达到用户能控制自己的资产、身份和数据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一定是资产是先行,因为资产相关领域具有可投机性,可以吸引大批资金和人员进入。如果从资产入手,下一步可能会解决的是身份,如果不解决身份问题是没办法解决数据问题的,因为没有个人的标识就没有办法去掌握自己的数据。所以应该是从资产、身份和数据这样的时间线去推进

所有领域中最有可能的率先落地的是金融,而DeFi可以说是开放金融的一个实验,一个可抛弃原型,因为金融必须合规、可监管,这是公认的。然后Web3.0需要解决的身份问题是要让每个互联网的用户能掌握、控制自己的身份,它不是被赋予的,是声明的,这个身份是无法被冒用,无法被冻结。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是数据,数据价值有两种利用方式:整体利用和针对个人利用。第一种就是大数据,这个过程中没有暴露任何人的隐私,而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价值。针对个人的数据分析,可以用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也可以用来预测产品和服务对个人的效用。后者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最常见的是所谓大数据杀熟,应该通过立法予以禁止。


孟岩——“Web3.0有五大特征”


Gavin Wood博士所倡导的Web3.0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称呼,比如价值互联网、 Open Web,我比较喜欢叫它去中心化互联网,因为这个词比较比较精确的概括了它的实质或者关键特征。我觉得Web3.0是一个新的互联网平台,一个新的计算范式,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互联网初衷的回归。去中心化互联网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一定是类似的,都是从硬件到软件,到网络服务,到网络协议,到价值层协议,再到应用层,多层次的综合体系,我们叫技术栈 (Stack)。区块链在这个体系当中跨越多个不同的层次,在存储层、在计算层、价值激励层,都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区块链对于Web3.0来说是一个核心的基础设施,是真正的Game Changer。

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去归纳Web3.0本质的时候,但我想点出Web3.0的5个特征:

  • 计算和特定的计算设备解绑分离:Web3.0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计算和存储行为并不会因为特定的设备出现问题,这个计算和服务就被关停。
  • 基于密码学技术实现身份认证及数据确权:不同于以往传统互联网基于中心化机构和数据库来进行授权和认证。身份必将成为一种主权资产。这个身份不管是人的身份,同时还包含机器等终端在Web3.0中的身份。
  • 数据的记录和存储都是通过不可篡改的方式进行:Web3.0中,数据的存储倾向于永不删除和修改,而是不断累加数据,但是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存储成本极低,规模极大。
  • 资源分配通过基于通证的市场机制来进行:区别于以往的中心化授权调配的方式,而是双方通过通证的交易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优化。
  • 权益分配上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化

这是目前Web3.0目前所能够展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但是这个概念或者行业正在不断丰富,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全新的定义。


摘要


  • Web3.0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以用户数据权利回归为前提的智能互联网世界。Web3.0背景下,互联网商业逻辑将会发生本质变化。
  • 实现Web3.0所需的技术路径中,跨链、分布式存储与隐私计算是Web3.0生态目前发展阶段的核心技术栈。
  • 去中心化身份、信用体系建设及分布式存储服务是当前Web3.0生态内的潜力细分赛道。
  • 用户观念、效率、监管机制、商业模式是现阶段Web3.0生态发展面临的挑战,隐私计算、安全信息传输和隐私信息存储可能成为未来生态发展新热点。


1.Web3.0概览


1.1.Web3.0——以去中心化和数据确权为前提的智能互联网世界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从Web1.0演变和进化到Web2.0,再到Web3.0概念的提出,核心理念都是围绕着用户在互联网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展开的。互联网诞生之初,基本上是“只读”的,Web1.0的互联网用户只能被动的浏览网站提供的信息。而随后因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的快速兴起,催化出了以用户生产和分享内容为主导的全新互动网络模式Web2.0。而人们对于Web3.0的构想,则是一个完全由用户意志主导的、全智能的、无处不在的、自动服务的网络世界,这需要包括区块链、语义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的众多领域共同探索。

Web3.0向全智能互联网服务发展的愿景逐渐清晰,伴生而来的严肃问题是:按当前的互联网商业逻辑,用户在享有服务的同时,自身信息将全方位的暴露在人工智能及服务商面前,人们理想中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体验也将导致互联网用户个人隐私的完全丧失。中心化的服务商会掌握用户的一切,而用户却无法反抗,也得不到任何补偿,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Web3.0的发展一定绕不开身份认证、隐私保护、数据确权、和去中心化。而这也正是区块链从业者关心的问题,Web3.0的发展与区块链有着天然的契合关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是实现Web3.0愿景的重要基石。

概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Web3.0是一个侧重于去中心化的,以用户的数字身份、资产和数据的决定权和处置权回归用户本身为前提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互联网世界

1.2.Web3.0背景下互联网商业逻辑将会发生本质变化

1.2.1.去中心化的通用数字身份认证体系

用户的基本信息及网上行为痕迹的集合,代表了用户的数字身份。现阶段的Web2.0互联网虽然已经实现较好的交互和信息流动,但用户在各个互联网平台商搭建的框架内进行的线上行为基本是相互割裂的。每个互联网用户都不得不在众多提供不同服务的平台上重复注册,且用户若想在若干个同质化的平台服务间进行转换,将面临着高昂的迁移成本,这就自然地加剧了平台商的垄断和信息孤岛效应。且由用户线上行为抽象出的数字身份完全掌握在服务商手中,用户甚至对此毫不知情。

Web3.0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通用身份认证体系,代替被中心化平台割裂的多重数字身份,由用户自行管理,任何第三方不能篡改,也不能在未授权情况下随意使用。用户可以选择何种身份信息被用作何种用途,不必担心身份信息泄露和滥用。

1.2.2.数据确权

Web2.0环境下,互联网商业寡头们从产出环节开始就牢牢掌控着所有的数据,并全部储存在中心化服务器中,用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自己的数据被篡改、删除、贩卖的风险。一旦服务商选择变更或停止服务,用户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且服务商随时可能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擅自利用数据二次盈利。而用户除了无条件的信任中心化互联网服务商外并无其他选择。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如虚拟货币、虚拟物品、会员权益等)完全以服务商的信用作为背书,其价值也完全由服务商控制。服务商可以通过操控自身发行的数字资产价值获利,造成用户财产损失。

而在Web3.0时代,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用户的数据资产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去中心化的托管,由用户个人控制。区块链信息透明且不可篡改的特性从机制上保证了任何与用户数据资产相关的行为都需要获得用户的授权。

1.2.3.价值分配结构优化

与现实世界相同,以中心化方式运行的互联网世界同样有着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信息化时代,数据早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而中心化的服务商能够不断的从掌握的用户数据中获得剩余价值。数据的归属权应属于用户,但产生的价值却没有分给用户,这便是中心化互联网结构分配结构的问题所在。数据垄断阻碍市场竞争,用户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生产欲望降低,抑制社会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既得利益者是否愿意,自由市场永远会朝着更公平,更高效的方向迈进。现存的互联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那么市场自然就会产生变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Web3.0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将生产和交易的过程打碎,分散到每一个节点,以此彻底重构互联网的价值分配体系,互联网服务商将不能再无偿霸占用户的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切实保证用户能够获得生产资料产生的价值。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会让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成为历史,打造一个真正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成为可能。

1.2.4.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价权向用户的转移

虽然相较传统线下商业模式,互联网市场更加需求导向,但Web2.0的互联网用户获取的服务与实际的诉求依然会有较大偏差,依旧比较被动。互联网的高效和便利性将企业开拓新商业赛道的成本降到了空前低的程度,大大加速了市场竞争。但这同样意味着,一旦有企业脱颖而出,其发展到垄断市场的成本也是极低的,且速度极快。如今,互联网用户几乎在各个成熟的细分领域都面对着大大小小的的垄断服务商。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决定权基本在卖方,而中心化的服务商是以逐利为第一导向的,而不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群体无法形成能够保证自身诉求切实影响企业决策的有效制衡机制。

Web 3.0时代,中心化的互联网服务商将演变成去中心化的加密协议,通证经济体系让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开发的决策,用户既是服务的使用者,又是Tokenholder,真正掌握话语权。用户诉求将以社区治理的方式直接影响产品开发,真正实现需求决定产品。


2.Web3.0技术路径梳理


2.1.实现Web3.0所需的技术路径

实现Web3.0的构想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机制设计上以强调数据价值归属为核心的,以保证与现今互联网性能相似为前提的,开放、公平和自由的互联网环境。落实到技术层面,达到这一阶段性目标的Web3.0所需的技术堆栈包含4层: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
搜索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Powered By科派资讯.